当前位置: 首页>> 打假维权

靠举报也能赚钱,这个职业你听说过吗?

2016年04月25日 13:51 信息来源:http://mt.sohu.com/20160424/n445897701.shtml

前不久,婺城区质监局接到一起举报;举报人张奕(化名)投诉金华一家网店销售无“CCC”认证的车载灭火器,质监部门随即依法对该网店进行了查处,还给张奕发放了资金奖励。

按理说,消费者有维权意识,积极加入到打假的队伍,质监部门应该高兴,但婺城区质监部门的工作人员却显得有些尴尬。该局副局长殷志彬说:“这都是职业举报人,以举报挣取政府奖励为生,打击的多是法律知识贫乏的大学生创业者,并非有意制假售假的违法团伙。”

据悉,前段时间,张奕给市质监部门邮递了一封举报材料,举报金东区孝顺镇某贸易公司在网上销售未取得“CCC”认证的“雪花片”。举报材料包括一份《申诉举报函》、一份网上交易记录截图照片和一份购买的“雪花片”实物照片。“雪花片”是一种塑胶拼图,属儿童玩具类,是列入CCC目录管理的产品。该店铺雪花片售价9.9元/包,已售50包,盈利50元。质监部门依法对该贸易公司处以50500元的罚款,同样也给张奕发放了举报奖励。

殷志彬介绍,这样的“职业举报人”并不在少数,业内称其“邮票党”,年收入可达百万元。“邮票党”通常是先在网上找到有问题的产品,下单购买,保存定单信息、实物图片、发票等交易记录,随后要求退货退款,并同步将相关材料装进信封,邮寄给质监部门,提起举报。他们通常会一方面向政府要举报奖,另一方面向商家要赔偿费。“职业举报人”对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非常熟悉,识别问题商品的能力和知识超过一般消费者。

这群“职业举报人”并非异军突起。殷志彬从事质监工作十多年,他告诉记者,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经济发展尚不成熟,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国际知名品牌联合利华、兰蔻、宝洁、古奇等斥巨资在中国市场打假。由此,“调查公司”、“打假公司”应运而生,仅在义乌市场常驻的“打假公司”就有几十家,从业人员几百人,他们就是最初的职业举报人,当时执法部门称其为“线人”。后来的十多年中,政府高压打假,市场净化,“打假公司”和“线人”面临转型。

部分职业举报人开始“钓鱼举报”和“举报敲榨”,即给商家下订单,引诱商家制假售假后,再到执法部门举报,获取“打假经费”和“举报奖”;或引诱制假售假或发现售假后,和商家协商,提出可以不举报,但要收取巨额“保护费”。数年前,执法部门曾集中打击过上述一批非法“职业举报人”,后者曾一度销声匿迹。

然而,伴随线上购物的蓬勃发展,商业新手的大批涌入,“职业举报人”摇身一变成了“邮票党”,瞄准网商,直接通过线上取证,一张邮票完成举报,收益大,风险小。

采访中,婺城区质监局局长王会星道出了质监部门执法中的尴尬:“从执法的角度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包括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内,但凡出现生产或销售应该进行‘CCC’认证或生产许可认证的产品,质监部门一旦检查发现或接到举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依法立案处理。但从情理层面考虑,执法的初衷是净化市场环境,并非为打假而打假,对法律知识贫乏的大学生创业者,我们在巨额罚款之外,更应该做的是法律知识教育和普及,这也是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一次巨额罚款极有可能让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项目夭折,让热血青年的创业梦想从此泯灭。‘职业举报人’与普通消费者举报的目的也有所不同,消费者为维权,‘职业举报人’为谋私利,而且通常连带出现敲诈、诱骗等违法行为,而商家法律知识贫乏,被‘职业举报人’牵着鼻子走,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法者的气焰,把执法的初衷引向了另一个反面。”

浙江浙中律师事务所严亮奇律师表示,商家遇到“职业举报人”引诱制假售假或敲诈时,应当及时向执法部门举报,维护个人合法权益。不过,他也坦言,关于“职业举报人”应该秉持的立场,业内存在长期争议。目前对依照合法流程进行取证举报的“职业举报人”,一般不予以责任追究。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