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民航黑名单恐吓维权旅客
2月1日起,中航协发布的《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生效,民航旅客的不文明行为将被记录在案。与此同时,国内五大航空公司在1日联合发布《关于共同营造文明乘机大环境的联合声明》,表示将合力对不文明旅客采取限制措施。
旅客在飞机、机场等有不文明行为乃至违法行为令人愤慨,有必要对其实施制裁。但更应认识到,黑名单作为一项制裁措施,应取得法律法规授权,或由执法机关行使该项权力,而不能由维护行业利益的行业协会或企业行使执法职能,否则极易导致权力滥用。
目前的黑名单机制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建立的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主要限制老赖权利。第二种是金融机构依照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将欠债人列入黑名单。第三种是国家旅游局设立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系统。人民法院系司法机关,有权根据法律制裁失信行为;金融机构虽不是执法机关,但取得了行政法规授权;旅游局是旅游法明确授权的行政监管部门,有权对游客、景区、旅行社等加以约束。
但是,中国航协是以民用航空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简言之,该协会是为航空公司的利益服务的,若由其执行旅客黑名单体系,涉嫌违反回避原则。按照最通俗的常识,纠纷各方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据报道,直接记录旅客不文明行为的,是航空公司或机场安保公司,但他们都是旅客不文明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和制止者,必然存在制裁乃至报复维权旅客的冲动。部分旅客之所以实施过激行为,主要由航班延误、拒绝赔偿等因素引发。如果不评判航空公司或机场的过错,只制裁违规的旅客,显然有损公平。
因此,若由航空公司操作黑名单,那么即便其本身违规在先,主张权利的游客也会因害怕遭到报复而有所忌惮。譬如,航班延误后,假如旅客不积极维权,航空公司可能态度傲慢,消极应对;一旦旅客有过激行为,就可能被列入黑名单。该做法岂不等于让本就弱势的消费者在强势的航空公司前只能忍气吞声?
2月1日起,中航协发布的《民航旅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办法(试行)》生效,民航旅客的不文明行为将被记录在案。与此同时,国内五大航空公司在1日联合发布《关于共同营造文明乘机大环境的联合声明》,表示将合力对不文明旅客采取限制措施。
旅客在飞机、机场等有不文明行为乃至违法行为令人愤慨,有必要对其实施制裁。但更应认识到,黑名单作为一项制裁措施,应取得法律法规授权,或由执法机关行使该项权力,而不能由维护行业利益的行业协会或企业行使执法职能,否则极易导致权力滥用。
目前的黑名单机制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建立的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制度,主要限制老赖权利。第二种是金融机构依照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将欠债人列入黑名单。第三种是国家旅游局设立的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系统。人民法院系司法机关,有权根据法律制裁失信行为;金融机构虽不是执法机关,但取得了行政法规授权;旅游局是旅游法明确授权的行政监管部门,有权对游客、景区、旅行社等加以约束。
但是,中国航协是以民用航空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协会,简言之,该协会是为航空公司的利益服务的,若由其执行旅客黑名单体系,涉嫌违反回避原则。按照最通俗的常识,纠纷各方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据报道,直接记录旅客不文明行为的,是航空公司或机场安保公司,但他们都是旅客不文明行为的直接受害者和制止者,必然存在制裁乃至报复维权旅客的冲动。部分旅客之所以实施过激行为,主要由航班延误、拒绝赔偿等因素引发。如果不评判航空公司或机场的过错,只制裁违规的旅客,显然有损公平。
因此,若由航空公司操作黑名单,那么即便其本身违规在先,主张权利的游客也会因害怕遭到报复而有所忌惮。譬如,航班延误后,假如旅客不积极维权,航空公司可能态度傲慢,消极应对;一旦旅客有过激行为,就可能被列入黑名单。该做法岂不等于让本就弱势的消费者在强势的航空公司前只能忍气吞声?
- “茅台航班”没茅台 谁来兑现承诺(2024-08-08)
- 西双版纳曼洲酒店被判退一赔三(2024-02-23)
- 警惕“虚假投资电影”新型骗局(2024-02-07)
- 成都武侯熹亚医美“花式营销” 消费者质疑欺诈三倍索赔(2023-11-23)
- 美联教育等“跑路”企业上信用黑榜(2023-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