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打假维权

【观点】立好规矩把好关 监管需要真功夫

2016年02月24日 14:09 信息来源:http://news.youth.cn/jsxw/201602/t20160224_7667453.htm

“网络打假年赚50万”,专职打假的部门去哪了

俗话说,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江湖。《南方都市报》的一篇报道就关注了“职业打假人”的江湖。报道说,他们的“江湖”以发现假货为目标,以索赔挣钱为目的。他们追逐的,是“退一赔三”、“退一赔十”甚至更高的利润。一位依靠网络打假的失业青年一年就能收入50多万元。职业打假已经成了少数人通过知假买假牟取暴利的手段。

对此,《济南时报》提出质疑,为何网络假货能够养育“年赚50万的打假人”?这一方面说明,网络假货的泛滥,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了。另一方面,职业打假人的存在恰恰证明了许多监管部门的不作为。

商品的上市需要众多的监管环节。从产品的源头,到产品的生产,到产品的上市,到网络的销售,都有诸多的监管部门,这么多的监管部门为何还是没有管住网络的假货横行?公众参与打假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当打假成为产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追问监管部门的缺位。

然而,与其指责,不如反思。《荆楚网》指出,一个个缺乏监管的环节,是带给相关监管部门的诘问。评论认为,健康的市场离不开监管部门履职尽责,打假面前,与其责问“知假买假”,不如期待监管发力。唯有监管硬起来,立好规矩把好关才能消灭“假冒伪劣”,假冒伪劣产品销声匿迹了,打假职业又何来立足之地呢?

江浙沪儿童体内检出兽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泛滥

昨天在各大媒体上,复旦大学研究人员一项关于抗生素的研究引起关注。这项最新研究发现,江浙沪儿童体内普遍含有兽用抗生素,而这些兽用抗生素可能是造成儿童肥胖的因素之一。

消息一出,马上引起热议。为何兽用抗生素会进入到儿童体内呢?《华商报》指出,一般而言,孩子们都比较喜欢吃肉食。但是,现实中,抗生素在养殖业应用泛滥,有这样一组数据:我国每年生产的抗生素约50%用于畜牧水产养殖业,这其中只有10%被用于畜牧水产疾病治疗,其余90%作为饲料添加剂被消耗掉。

养殖业中抗生素滥用,已是公开的秘密。而这个公开的“秘密”也剑指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对于养殖业使用抗生素的监管有漏洞。

有媒体曾报道,近年来,我国有90%的农业及食品出口企业受到国外绿色壁垒措施的影响,每年损失约90亿美元,其中就包括抗生素滥用导致产品受制的情况。对此,《红网》评论,追求经济快速增长没错,但不能不计后果,不能只重眼前利益,不顾及根本和未来。“抗生素儿童”,是再一次佐证了无节制生产、不规范使用抗生素所造成的恶果。

监管部门应下“真功夫”,从保障孩子健康成长的高度去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要让养殖业走上科学化的绿色发展轨道。

公共自行车遍地开花,民心工程不能看上去很美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现在遍地开花的公共自行车。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公共自行车惠民便民,剑指出行“最后一公里”。各地公共自行车项目纷纷提上日程,有的还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立下“军令状”。

不过,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项目落地之后不同城市的“画风”简直截然不同,有的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有的则是“掉链子”,大把问题扑面而来。一方面是自行车使用率低,市民吐槽,从车辆少、租车难,站点设置不科学到管理、服务不到位等不一而足;另一方面则是运营困境,自行车使用率低再加上“车霸”、车辆损毁而连年亏损。

客观来讲,公共自行车项目暴露出的问题不容小觑,监管不到位、不及时,维修拖沓等等,造成许多自行车就是个“摆设”,这同“形象工程”有何区别!

《广州日报》指出,自行车虽小,但涉及千头万绪,其中涉及的管理、技术、经营等尴尬都需要“换挡升级”。政府在决策前,应做好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并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立好规矩把好关,才能让“民心工程”的道路走得更加健康长远。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