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

时间:2020-03-10 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防疫不松劲,复工加把劲。江西市场监管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必胜信念,保持战略定力,强化责任担当,围绕“保价格、保质量、保供应”要求,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各种“硬核”复工举措纷纷出台,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等工作。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

出台有效应对疫情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20条举措,实行差异化帮扶措施。进一步优化推进“网上办、不见面、快递送”服务模式,再下放一批必威首页体育 事项,加快推进“以照含证、集约办理”改革。坚持特事特办原则,创新必威首页体育 现场核查方式,对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期办理复查、换证等必威首页体育 业务的,可延期至疫情解除后办理,不因疫情而耽误企业复工复产。开通检验检测“绿色通道”,积极推行“互联网+检测”服务模式,为复工复产企业提供“一站式”检验检测优质服务。

截至3月5日,全省食品(包括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复工复产2158家,复工复产率达到46.7%,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率达到92.3%;其中155家应急大米加工企业、4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全部复工,复工率达100%。全省药品生产企业(不含中药饮片、纯中药制剂企业)复工120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复工46家,纯中成药生产企业复工9家。全省65家一次性医用口罩生产企业已有57家复工,25家医用外科口罩生产企业已有19家复工,4家N95口罩生产企业已有2家复工,5家医用防护服生产企业全部复工。

南昌市市场监管局

出台18条措施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一是加大企业帮扶。指导企业复工复产,建立定向帮扶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广线上餐饮服务。二是优化行政管理。对工业产品许可全部实行“不见面,网上办”,对口罩生产企业开展备案绿色通道。适当放宽健康证明期限监管,优化许可证换证手续。三是强化企业服务。强化计量帮扶,做好标准化支撑服务,优化认证认可服务,推行专利申请优先即办服务,开展产业质量提升帮扶。四是严格行业管理。严格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严查乱收费乱涨价,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职能作用。

九江市市场监管局

落实好13条具体举措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市场准入“线上+预约”办,非关键材料缺项承诺办理,公章免费刻印,办理结果免费邮寄。办理防疫物资业务开辟应急绿色审批通道,为复工复产提供保障;加大标准及专利运用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硬核支持。对因疫情影响无法按期申请办理复查、换证等业务的,延期至疫情结束后办理。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价格等市场监管力度;审慎信用联合惩戒,对抗疫重点企业受疫情影响产生的不良信用记录,消除影响后减轻或免除信用惩戒。

景德镇市市场监管局

以“硬核”举措 精准帮扶积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第一时间出台《积极应对疫情稳定经济增长政策措施》12条措施。为20家企业复工复产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为45家生活必需品食品生产企业复工;全市临街便利店、社区超市、果蔬店、杂货店、五金店、理发店共开业4293家,开业率为77.87%;规上工业企业337家复工,复工率100%;疫情期间,市局为口罩生产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技术帮扶。全市共有民用口罩生产线4条,日产能15万只左右,医用口罩线2条。预计全市口罩生产线规模将达到20条,口罩日产能将达到150万只。

萍乡市市场监管局

严格落实五项措施,全力推动复工复产。通过开通快速审批通道,对有意向转产、转型生产疫情防控急需产品的企业实行“一对一”特派员帮扶机制,确保萍乡市日产30万只的口罩生产线、84消毒液生产线、乙醇消毒液生产线、体温测量生产线迅速落地生产,为全市复工复产提供坚实的防控物资保障。同时按照复工复产防控要求,积极深入一线指导,截至目前全市重点企业复工率达到90%,产能恢复率达到80%,商贸企业也在逐步有序恢复中。

新余市市场监管局

制定支持企业复工复产10条措施。设立医疗器械监管服务小组,对有条件、有意愿转产医用口罩、防护服等应急物资的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开通绿色通道,采取“网上审批+预约服务+容缺受理”的方式,在申办备案凭证及许可证中,实行“先证后查”,并免费提供商品标签标识技术咨询、商品条码源数据采集、商品条码印刷质量检测等服务,全市医疗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由疫情前的0家增长到10余家。同时,加强复工复产企业食堂食品安全检查指导,已督促60余家企业食堂严格落实分餐制、把好食品安全关。

鹰潭市市场监管局

18条措施服务企业复工复产。优服务,开设应急审批“绿色通道”,主动提供质量技术上门服务,通过减免费用、降低融资成本等切实降低企业成本,协调银行通过专利质押发放贷款1500万元;强监管,加强市场价格监管,配合做好物资保障,加强配餐单位安全监管,确保复工企业员工用餐安全;促生产,疫情期间特事特办,为企业发放应急生产备案1份,应急医用防护口罩备案2份,实现鹰潭市医用口罩生产零的突破,目前,口罩日产量已超过20万只。

赣州市市场监管局

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复产。通过落实边生产边办证、加急办理许可证、现场指导完善办证条件等方式,帮扶企业投产转产口罩、防护服等防疫应急物资,目前已有9家企业投产。出台8条针对性举措,协助拟复工企业解决口罩、消毒酒精、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购买难题,指导解决职工食堂餐具消毒、分区分时用餐、特种设备检测、电梯疫情防控等问题,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防控疫情促发展”联点活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2168家,已复工2146家,复工率 99%。产能完全恢复的企业568家,占 26.5%;恢复50%以上的企业1125家,占52.43%。全市大中型项目开工在建373个,复工率 100%。重点项目开工在建86个,复工率 97.8%。

宜春市市场监管局

精准施策助力复工复产。确定中心城区首批10家保障性供餐企业,提供外卖服务,确保餐饮质量安全。通过转发《致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一封信》、发放一份《宜春市食品生产单位复工复产指南》、进行一次摸排和对复工复产食品生产企业进行一次走访,既管质量安全也管疫情防控。全市共有328家食品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先后三次派出工作组赴江西济民可信药业现场检查指导,跟踪生产确保抗疫中药制剂质量安全,确保该企业公益生产的”清肺排毒汤”制剂的原辅料、包装材料可靠,促成企业仅用12天时间完成15000盒产品运往武汉抗疫一线。

上饶市市场监管局

主动靠前服务、精准服务、挂点服务,帮助指导具备条件的16家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复工转产,防护口罩日产量达100余万只。出台20条措施,网上办理营业执照286户,市场主体列异列严移出实施“全程网办”。积极协调启动“个私诚信贷”金融服务,推荐首批150余家星级文明诚信商户,意向融资2000余万元,全市药械批发企业、特殊食品生产企业、零售药店已全部复工,特殊食品经营企业复工率、大米食用油食品生产企业复工率超过80%。

吉安市市场监管局

助力复产复工出实招。降门槛,推行容缺办理。帮助8家企业先开工后补办手续。对18家拟转产口罩的企业进行现场指导。提速办,加快办证办照速度,推行网上办理。通过网上名称核准1098户,设立登记392户,在24小时内为13家疫情防控急需物资企业办理了证照登记和变更。强监管,重点督促食品、餐饮、药品、特种设备等复产复工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免收费,为企业免费检测红外线测温设备。共检定和校准96台测温设备,检测红外线测温仪108枪,压力表229块。全市共有食品生产214家,药品生产25家,药品批发 (含零售连锁总部)93家,药品零售1450家,医疗器械生产18家企业复工复产。

抚州市市场监管局

精准施策,压实责任,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全市所有的药品生产企业、化肥生产企业和大、中型商场超市全面实现复工复产,博雅生物制药集团公司的新冠病毒疫苗项目已成功立项;113家食品生产企业,232家食品小作坊,540家特种设备生产、使用企业和826家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实现复工复产, 320家餐饮单位开通了线上订餐配送服务;活禽交易市场在确保防控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恢复。各类市场主体生产经营总体平稳有序。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认可与检验检测监督管理司 “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调查汇总公告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质量发展局 中国经济网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司 中国产品质量信誉网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政策法规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原质检总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