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升级 建设健康人居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人们深切体会到,长时间的居家隔离并不是简单“宅”就完事儿了,家成为全民战“疫”的最后阵地。疫情之下,人们对家居环境的需求观念发生了转变,健康人居成为共同诉求。整个房地产行业不得不重新审视绿色健康人居的价值,该如何为居住者提供更健康、更安全、更舒适的“避风港”?

健康人居需求凸显

当代绿色健康家全民大调查《家的健康,还好吗?》结果显示,疫情之下,人们对家和社区的关注聚焦到安全、消毒、隔离、卫生、新鲜这五大方面。而在这些基础需求背后,在安全之上是健康,在空间之上是多样,在绿色之上是社区复合生长。

值得一提的是,“物业服务靠谱”成为调查对象首要考虑的置业因素,其次是园林绿化、智能新风系统和社区低密度等。

调查发现,对于社区室外设备要求排在最前面的是无碰触按键、品质社区医疗和物业服务提升。在社区配套空间需求方面,独立健身仓、生鲜售货机和独立办公仓排在前三,而高端楼盘特别喜欢做的室外会客厅,关注度则很低。

对室内环境的需求方面,调查显示,人们对消毒功能空间、居住休闲多样性和环境舒适健康度的需求极为明显。当被问及还有哪些室内设计要求时,选择最多的是希望家里保持干净且阳光充足,其次就是空间的可变性,比如双玄关、归家动线和消毒动线、可变户型空间等等。

在17种可被视为绿色健康生活配置的选项中,有近60%的人选择室内温度湿度恒定、新风系统,同时对智能鞋柜和净水设备的选择比例也较高,而有关家居智能化、娱乐设备的相关选项选择比例较低。

评价标准体系有待整合

许多购房者发现,推出健康人居的房企很多,有的符合WELL标准,有的符合绿色住宅标准等等,却不知道各种标准之间有什么区别。面对各个项目五花八门的宣传资料,购房者往往陷入纠结。

健康人居的内涵是什么?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磊表示,健康住宅有别于绿色住宅和节能住宅。绿色住宅和节能住宅强调的是资源的利用,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健康住宅强调的是居住者的健康,与业主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我国绿色、健康人居的发展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据张磊介绍,从2005年起,各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绿色建筑、健康建筑的实施方案。2016年可以说是我国健康建筑的元年,2017年1月6日,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制定的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2017年5月1日,由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编的《健康住宅评价标准》颁布实施。2019年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颁布,这次改版可以说是绿色建筑的“春天”,其要求所有的指标都必须可量化实行。

据记者了解,《健康住宅评价标准》是根据居住者健康体验或健康痛点,从健康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将住宅健康性能指标确定为空间舒适、空气清新、水质卫生、环境安静、光照良好和健康促进六大方面,清晰表达了居住健康的体验与目标,以便于居住者理解并转化为健康行动,包括健康的居住环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哪个标准,目前健康人居评价指标已经足够全面,关键是如何落实。另外,国家标准一直尚未正式出台。”标准排名研究院院长郭海飞表示,“我觉得绿色建筑和健康建筑评价标准应该合二为一,整合制定出一套绿色健康建筑评价的国家标准。现在标准太多,企业也不知道按照哪个来执行,消费者更不知道该选哪个了。”

探索脚步进一步加快

疫情之下,人们对人居环境的需求观念发生了实质性转变,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和明确。开发商也在着力构建和研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通过自我迭代升级,力求满足客户的需求。

例如,中南置地联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健康住宅标准——中南健康住宅标准,明确规范评定健康住宅的6大体系、39个二级指标、138项标准条文子项。“WELL是远洋率先自美国引入到国内的,同时将标准本土化,因为我们发现国内外确实有一些文化差异,比如生活习惯的不同等。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整,结合中国国情研究了远洋自己的健康体系。”远洋集团设计研究院的执行院长窦志介绍。

郭海飞指出,不管是中南置地、阳光城发布的健康住宅标准、绿色智慧家标准,还是远洋对于WELL健康建筑的大力推广,以及当代置业对中国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的试水,都说明这些企业对于健康建筑的重视和青睐,也说明健康建筑已成为房地产白银时代众多房企转型升级的一个方向,同时也可以看出,消费者对于房屋的产品需求已经开始向健康安全阶段提升。

郭海飞建议,应该大力支持和鼓励这种创新和试验,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同时要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比如中国建筑学会的健康建筑评价标准要求PM2.5日平均浓度不高于37.5μg/m3,PM10日平均浓度不高于75μg/m3,业主在收房的时候就可以聘请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如果不合格,监管机构会对开发商有哪些处罚措施?只有靠严格监管和重罚,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才能让健康人居真正落地。”

可以预见,未来房地产市场产品品质的竞争将会加剧,健康人居将会成为消费者关注的一大热点。因此,对于开发商来说,谁能及时把握新时期置业者的消费心理和发展趋势,谁就能在未来的市场中占得先机。

●相关链接

健康人居亟须提升三方面功能

建筑学博士汪斌认为,“无接触”“难传播”“更有效抵抗病毒”是疫情发生后人们在长期居家生活中更能感知到的、急迫需要提升的地方。

“无接触”就是要求业主回家时从进小区大门开始,直到进单元门、进电梯,打开防盗门最后回到家,所有门禁环节均是人脸识别、自动感应等,不用钥匙、指纹等接触的方式。

“难传播”主要是要最大限度地阻止病毒、细菌在社区、楼栋、住宅内的传播。比如大楼间距确保了充分的采光和通风要求,而且两梯两户超高电梯配比,这都可减少病毒交叉感染。

“更有效抵抗病毒”,主要是在电梯轿厢、房间入户玄关等位置安装自动感应紫外线灯,每天定时自动启动消杀。

在汪斌看来,在疫情的冲击下,房地产企业应打造新时期更健康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让健康人居成为守卫生命的港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是由质量检验行业与质量领域的质量检验技术机构和专家学者、工作者,相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及质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与企业负责人,与质量检验相关工作的社会各界相关人士等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具有社团法人资格。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宗旨

按照“服务会员,服务企业,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消费,服务发展”的工作原则,贯彻“精业笃行,守正创新,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工作精神,恪守“实事求是,尊重人才,创新兴会,服务立会”的工作风尚,落实“专业引领、学术研究,政策咨询、决策参考,科技普及、质量引领,信任传递、助力发展”的工作任务,遵循“质量检验、客观公正,规范市场、扶优治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工作方向,坚持“专业化,技术化,社会化,服务化”的发展目标,引导各级质量检验机构发展壮大和行业自律,发挥政府和企业、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程质量进行社会监督,督促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质量提升行动、推进品牌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质量发展潜力,不断增强人民对质量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本团体是相关政府主管部门联系质量检验行业、质量领域科技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广大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桥梁和纽带,是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行业高质量发展及质量提升推进、质量强国事业建设的重要社会力量。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职能简介

充分发挥质量专业社团组织的中介作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宣传贯彻质量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组织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和技术开发,开展质量和质量检验方面的学术交流、技术培训和相关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切实发挥“质量检验,客观公正,服务企业,引导消费”的社会监督作用,抓好质量提升;精业笃行,扶优治劣,充分利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检院(所)和重点国家级质检中心与相关质检机构等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单位和技术机构会员单位的专业优势,组织开展“3.15”“质量月”等质量诚信主题(专题)宣传活动,对“全国质量检验稳定合格产品”进行调查汇总和展示公告,推广防伪溯源和质量诚信验证等技术应用,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维护市场公平竞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引导,共筑质量诚信,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共享;组织新技术、新产品鉴定和评审,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开展检验、鉴定、监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树立质量工作先进典型和质量诚信标杆,弘扬工匠精神,推广质量工作优秀示范的先进经验;承办有关政府部门(机构)交办和委托的相关工作;着力发挥全国质量检验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科学求实,开拓创新,全面引领质量检验行业自律和健康发展;履行质量专业社团中介机构的相关职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大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督促企业履行质量主体责任,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合力推进质量社会共治,扎实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范围

(一)持续推进“三个转变”重要思想,助力提高中国质量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为中国质量走向世界提供服务,发挥质量检验对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围绕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能力水平的提升和质量事业的整体发展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推进行业交流,促进行业发展,助力“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企业主责,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为构建新时代质量检验能力提升与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及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保障;
  (三)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工作大局和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与质量检验行业建设,开展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变革创新等调查研究,建立全国性的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学术交流、科普宣传和技术服务平台;
  (四)加强质量检验与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研究,提高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研究的针对性、协同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质量工作队伍成长和质量检验行业能力提升;
  (五)受政府委托承办或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发展与质量工作的宣传、咨询、培训和展览展示等活动,推广普及质量检验与质量知识,宣传贯彻质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宣传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推进质量社会共治;
  (六)推动质量检验和质量提升与质量发展战略的研究及学术交流,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出版本团体学术性会刊及有关学术性、科普性刊物和书籍资料,为政府、社会和企业提供有关咨询服务与专业支持;拓宽舆论传播途径,建设本团体官方网站和相关业务网站;
  (七)推行先进的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开展检验检测能力与质量管理科学技术、方法提升的相关活动,提高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创新能力和全民质量意识;
  (八)探索质量检验、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推广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经验,开展质量检验、质量管理和质量提升、质量发展与质量溯源、防伪验证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和服务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九)引导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支持企业做好质量基础工作,督促企业加强信用建设,推进企业重视品牌建设,促进企业注重质量发展意识并切实提高质量检验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着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十)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以及工程质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较试验、综合评价、体验式调查和第三方检验、鉴定、评估和监理,引导理性消费选择;
  (十一)对损害本团体会员品牌和质量声誉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收集和反馈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建议、意见和诉求,关心和维护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检验与质量工作者提供广泛的专业服务活动;
  (十二)开展质量检验和质量学风评议工作,加强质量检验行业和质量发展研究领域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
  (十三)推动开展对本团体会员和质量政策法规与检验检测领域科技研究及实践运用工作者的考试及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兴办符合本团体宗旨并能够为本团体会员和质量发展事业与检验检测行业建设发展服务的事业及相关经济实体;
  (十四)开展企业质量检验机构的评审,开展质量评估和推广质量保险业务,利用各种方式向消费者提供质量信息,宣传和普及质量知识和消费常识,传递质量信任、引导质量消费,为市场、企业和消费者服务,切实维护社会各界的合法权益;
  (十五)组织开展质量检验技术、仪器设备、检验设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咨询、服务,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组织对其进行鉴定、评审和推广应用;
  (十六)参与质量检验检测和质量管理、质量发展相关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与实施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相关领域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和实施工作,助力改革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十七)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加强本团体与境外质量检验和质量领域学术组织及质检机构与相关组织建立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关系,促进质量检验和质量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拓展本团体国际合作的视野和平台,服务和推动中国质量、中国标准、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十八)承担相关部门委托的质量提升、质量管理、质量发展与质量检验相关的有关工作。

备 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简称市场监管总局)2018年4月正式成立之前,中国质量检验协会业务主管部门为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原质检总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