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兴化工商局积极探索消费者权益保护
今年6月,兴化工商局《有形市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准入和监管办法(试行)》出台。
该《试行办法》,是以《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的意见》等为依据,以食品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制度和食品标准为参照,以便民高效、简洁易行为原则,以准入和监管为主要内容。制定《试行办法》,创建准入和监管的标准、流程、办法,将有形市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施准入管理。
农机行业创建放心消费试点
3月上旬,兴化市农机销售行业协会与理事单位联合举办品牌农机具推介会,全市130多家农机销售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农机作业户出席。这已是协会成立后举办的第8次推介会。
自2007年成立兴化市放心消费办公室以来,兴化工商局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放心消费“七个一”创建试点,要求在一个行业试点。兴化是农业大市,“农”字上有两大行业,一个是农资经营,一个是农机销售,而农机销售行业问题较多,表现在经销户业务不精,致使一些没有农机推广证的机具进入兴化市场,造成机具使用问题多、售后“三包”不到位,纠纷、矛盾不断,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农业新型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兴化工商局知难而进,将农机销售行业作为放心消费创建试点行业。
为合力进行创建,由放心办指导,成立了以兴化市农机局为主体的农机行业创建领导小组。创建小组紧紧围绕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创建,将主体资格和产品质量两个市场准入关口作为创建重点,组织技术等级培训,依法颁发维修合格证,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工商部门的12个登记窗口从严控制,从证照源头上规范农机主体资格。组织了两次覆盖全行业的调研性摸底和注册事项联合检查,清理规范了一批农机网点。按照农时季节,将投诉突出、进货渠道不明、财政资金补贴和质量监测不合格的农机产品列为巡查监管重点。组成联合执法队对412家农机经营单位进行了市场巡查,打击假劣农机产品、立案查处违法案件。同时,邀请11家省内外品牌生产企业与该市执法部门、经营单位面对面沟通,共同构筑农机产品识假、防假和打假防线,由生产、流通、投诉和监管各个环节共同打造诚信市场链条。
用现代企业生产方式打造豆制品放心工程
工商部门不只是消费者权益保护者,也是安全食品的“制造者”。闻名全国的兴化百康豆制品放心工程,就凝结着兴化工商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豆制品是兴化人们最喜爱的家常菜。可是,遍布城乡的豆腐作坊,在给老百姓带来饮食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对豆制品小作坊的明察暗访,该局发现豆制品小作坊至少存在6个方面问题:一是用水的问题,不少地处农村的小作坊为了节约水费,直接引用未经消毒的河水进行加工;二是环境问题,大多数小作坊操作间污水横流、蚊蝇飞舞;三是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堪忧,豆制品小作坊的从业人员多为年老体弱,没有体检健康证,豆制品的卫生不能保证;四是原料分拣问题,大部分豆制品小作坊的原料没有进行筛选,霉变原料和杂质没有清除,对人体危害严重;五是添加剂的问题,极少数小作坊竟然使用工业石膏或废弃医用石膏点豆制品,甚至使用一些化学添加剂;六是监管问题,面对散落于城乡的成百上千家豆制品作坊,有关部门持续监管的难度很大。
小豆腐、大民生。6大问题受到兴化工商局领导的关注,也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确定为放心消费为民办实事重点。经过反复论证,征求群众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引进先进工艺设备,用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用质量可追溯、连锁配送的现代流通方式,取代传统小作坊式生产销售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豆制品放心消费问题。
今年6月,兴化工商局《有形市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准入和监管办法(试行)》出台。
该《试行办法》,是以《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监督管理的意见》等为依据,以食品生产许可、卫生许可制度和食品标准为参照,以便民高效、简洁易行为原则,以准入和监管为主要内容。制定《试行办法》,创建准入和监管的标准、流程、办法,将有形市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全部纳入监管范围,实施准入管理。
农机行业创建放心消费试点
3月上旬,兴化市农机销售行业协会与理事单位联合举办品牌农机具推介会,全市130多家农机销售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农机作业户出席。这已是协会成立后举办的第8次推介会。
自2007年成立兴化市放心消费办公室以来,兴化工商局按照上级要求开展放心消费“七个一”创建试点,要求在一个行业试点。兴化是农业大市,“农”字上有两大行业,一个是农资经营,一个是农机销售,而农机销售行业问题较多,表现在经销户业务不精,致使一些没有农机推广证的机具进入兴化市场,造成机具使用问题多、售后“三包”不到位,纠纷、矛盾不断,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制约了农业新型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兴化工商局知难而进,将农机销售行业作为放心消费创建试点行业。
为合力进行创建,由放心办指导,成立了以兴化市农机局为主体的农机行业创建领导小组。创建小组紧紧围绕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创建,将主体资格和产品质量两个市场准入关口作为创建重点,组织技术等级培训,依法颁发维修合格证,由市行政服务中心和工商部门的12个登记窗口从严控制,从证照源头上规范农机主体资格。组织了两次覆盖全行业的调研性摸底和注册事项联合检查,清理规范了一批农机网点。按照农时季节,将投诉突出、进货渠道不明、财政资金补贴和质量监测不合格的农机产品列为巡查监管重点。组成联合执法队对412家农机经营单位进行了市场巡查,打击假劣农机产品、立案查处违法案件。同时,邀请11家省内外品牌生产企业与该市执法部门、经营单位面对面沟通,共同构筑农机产品识假、防假和打假防线,由生产、流通、投诉和监管各个环节共同打造诚信市场链条。
用现代企业生产方式打造豆制品放心工程
工商部门不只是消费者权益保护者,也是安全食品的“制造者”。闻名全国的兴化百康豆制品放心工程,就凝结着兴化工商人员的智慧和汗水。
豆制品是兴化人们最喜爱的家常菜。可是,遍布城乡的豆腐作坊,在给老百姓带来饮食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通过对豆制品小作坊的明察暗访,该局发现豆制品小作坊至少存在6个方面问题:一是用水的问题,不少地处农村的小作坊为了节约水费,直接引用未经消毒的河水进行加工;二是环境问题,大多数小作坊操作间污水横流、蚊蝇飞舞;三是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堪忧,豆制品小作坊的从业人员多为年老体弱,没有体检健康证,豆制品的卫生不能保证;四是原料分拣问题,大部分豆制品小作坊的原料没有进行筛选,霉变原料和杂质没有清除,对人体危害严重;五是添加剂的问题,极少数小作坊竟然使用工业石膏或废弃医用石膏点豆制品,甚至使用一些化学添加剂;六是监管问题,面对散落于城乡的成百上千家豆制品作坊,有关部门持续监管的难度很大。
小豆腐、大民生。6大问题受到兴化工商局领导的关注,也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最终确定为放心消费为民办实事重点。经过反复论证,征求群众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只有引进先进工艺设备,用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用质量可追溯、连锁配送的现代流通方式,取代传统小作坊式生产销售模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豆制品放心消费问题。
- 浙江专项整治热点领域“霸王条款”(2024-10-28)
- 北京海淀开展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麦当劳、东来顺门店等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查处(2024-09-05)
- 守护消费 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2024-09-05)
- “富氢水”炸伤老人 消保委助力获赔(2024-08-21)
- 助听器导致症状加重 消保委助力维权成功(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