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315在行动

现场目击:各地工商部门展开食品执法行动

2012年06月11日 08:50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315/2012/0611/417343.html

近年来,各地工商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依法履职,加大工作力度,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食品市场消费安全和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来临前夕,本报记者跟随工商执法人员深入一线,现场记录工商人员食品执法行动。

北京 日常巡查重细节

食品安全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焦点,那么,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守护者——基层工商执法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是如何保障食品安全的呢?5月25日,本报记者跟随北京市工商局西城分局德胜工商所的执法人员亲自体验了一番。

记者和工商执法人员一行首先来到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德外新风街的天秀新风商品市场。在生肉柜台前,王晓明所长伸手摸了下放肉的冰柜,他说按照要求这些冰柜都是要通电制冷的,可是很多商户为了省电,只有在遇到工商机关检查的时候才通电制冷,这样不利于肉品保鲜。因此,每次检查生肉的时候,除了看动物检验检疫合格证、台账外,冰柜是否通电也是必查的。

据王所长介绍,市场的商户要佩戴胸牌,现在大多是以北京市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证作为胸牌佩戴,该证是一年一换的。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不健康商户对食品的污染,同时也规范了他们的经营操作。

离开市场后,执法人员又来到了物美超市新风店,在这里,执法人员主要对进口食品专区和熟食区进行了检查。检查中,王所长发现这里的熟食并没有盖透明的塑料膜,于是便对超市负责人说道:“散装熟食没有包装,你们不盖塑料膜的话有人买东西问价钱,很容易将唾液喷到食物上,这样不利于健康。”王所长同时告诉记者,对于超市的巡检和市场有些区别,市场主要看进货台账和检验检疫合格证。而超市的食品进货严格,在这里主要看标签是否符合法定标准,以及工作人员对于熟食、生鲜食品的储存是否规范。

在谈及日常食品安全巡查和执法的感触时,王所长说,“不管是食品制作者还是经营者,都是老百姓,谁都要吃饭。今天你制作假冰棍儿害人,明天别人做的添加剂超标馒头就会害了你。给别人带来不良后果的同时,自己也身受其害。如果大家都不做假,诚信经营,那么也就没有受害的人了。”

辽源 “灌”名酒黑作坊被查封

一辆白色厢式小货车悄然驶入破烂不堪的院落,两名造假者鬼鬼祟祟地往车上装刚刚生产出来的假冒国际品牌啤酒,这时,几名工商执法人员、消协工作人员突然出现。这是日前发生在吉林省辽源市工商机关打击制假售假行动中的一个真实场景。

据造假者赵某交待,今年4月20日,他以每月200元的价格租下了这座位于辽源市西安区灯塔乡建国村的院落,并雇佣了3名工人。赵某以每箱1元(包括箱和24只啤酒瓶)的价格,在辽源市皇家七号俱乐部购进百威啤酒酒瓶,以每箱4元(包括箱和24只啤酒瓶)的价格,在长春市废品回收站购进嘉士伯和喜力啤酒酒瓶,通过网络在天津市个人手中购进嘉士伯、喜力和百威等三种啤酒的酒瓶盖。然后,购买本地生产的某品牌廉价啤酒(570ml/瓶),灌入洋品牌啤酒酒瓶。

在行动现场,一名造假者向工商执法人员演示了其制假过程:首先将本地生产的某品牌廉价啤酒打开瓶盖,用经过简单清洗的注册商标为嘉士伯、喜力和百威的小瓶啤酒酒瓶(330ml/瓶)跟开盖的大瓶啤酒“嘴对嘴”,将大瓶内啤酒倒入小瓶内,然后用压盖机将小瓶啤酒封上瓶口后装箱,待啤酒箱装满后抬入装满水的水槽内,打开煤气将水加热,加热20分钟后,把啤酒抬出晾凉后对外销售。

经查,赵某造出假冒嘉士伯、喜力和百威小瓶啤酒160箱,通过长春物流公司销往省内50箱,销售价格38元/箱,其余110箱尚未售出。在造假现场,工商执法人员依法查扣了装满空酒瓶的啤酒箱90箱,清洗机1台,压盖机1台,加热槽1个,煤气罐6个。

据辽源市工商局局长韩伟介绍,造假者批发来的本地生产的某品牌廉价啤酒(570ml/瓶)每瓶不足1元钱,而在辽源市当地的一些娱乐场所,嘉士伯、喜力和百威等国际品牌的小瓶啤酒每瓶售价为15元。工商机关责令赵某立即停止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并处罚金4万元。重庆 速冻糯包谷哪能这样卖

高考期间,为保障考生的食品安全,重庆市工商局九龙坡区分局加大了对高考考点周边餐馆、酒店及个体副食店的整治排查力度。5月30日,本报记者随工商执法人员对九龙坡区杨家坪中学周边的几家个体副食店进行了排查。

9点40分,九龙坡区工商分局副局长敬向渝、食品科科长刘学娱、副科长李丹等执法人员,先到学校附近一家标称“国际时尚连锁”,而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个体副食店排查,看到门口支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铝锅,里面正煮着十来个糯包谷,不时有学生和行人前来购买。店内右侧墙边的地上,一个因水浸湿而破损的包装纸盒里,散乱装着数十个糯包谷。

李丹副科长严肃指出:“包谷不能直接放在地上,按规定,食品必须离地、离墙码放,必须马上整改。”店主辩称“我也知道食品不能直接堆放在地上,但店面面积小,只好这样放了。”

刘学娱科长查看地上破损的包装纸盒,发现了更加严重的问题。原来,包谷是从千里之外的吉林市一家食品公司长途运过来的,包谷已经煮熟,要求在零下18度的环境下保存,而店里的包谷竟然全部摊在地上。

执法人员当即给副食店及供应商开具《责令改正通知书》,要求5日内作出整改。

随后,执法人员排查“星心超市”副食店,看到里面整齐摆放着甜品、麻辣豆干、饼干等食品。执法人员要求销售员提供进货“一单通”凭据,查证一款袋装牛奶的进货记录,销售员立即从抽屉里拿出厚厚一叠单据,很快查出该产品是昨天才进的货,保质期14天。

敬向渝副局长告诉记者,这家副食店的管理比较规范,店面整洁清爽,让人放心。

在基层工商所里,日常巡查是一项基本的行政职能和工作任务,而对食品的抽检、检测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工作。近日,记者跟随上海市工商局普陀分局长征工商所执法人员前往上海市曹安路批发市场进行菠菜农药残留的抽检及结果通报。

记者看到,该所执法人员随机对批发销售菠菜的经营户进行抽样,并邀请上海检测中心农药行业测试工作人员进行封样。执法人员主动向经营户表明了身份,以及此次抽检的目的,并仔细登记商铺名称、地址、法人代表姓名,填写资料。“这是两份封样的菠菜,请进行确认签字。”执法人员一丝不苟的进行流程确认,而这也得到了经营户的认可。“我们也希望销售的蔬菜能符合农药残留等各项指标,并欢迎工商部门进行检测与指导。”被抽样的经营户这样告诉记者。

“检测结果由第三方机构出具,后续的通报及问题食品查处和行政指导工作也尤为重要。”王海峰说,一旦检测结果发现问题,该所会第一时间通知市场管理方和经营户,对问题食品进行现场封存和销毁。

经上海检测中心农药行业检测点检测后,长征工商所收到的菠菜检验报告中显示,经检验,氯氟氰菊酯不符合标准值,判定为不合格。“请对上次抽样的经营户进行通报,自行封存该批次菠菜,并接受进一步调查。”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将报告信息告知市场管理方。

执法人员再次前往曹安批发市场,并约谈经营户对检测报告进行确认。“第三方检测结果为不合格,请详细叙述该批次菠菜的进货来源、进货渠道,进货数量以及销售了多少。”责令其对该批次未销售产品进行现场销毁。经营户对执法人员送达的检验报告无异议,并表示将配合工商部门调查处理。大连 端掉肉类加工黑窝点

5月16日,大连市沙河口区工商局接到群众举报,说辖区某市场附近有无照加工冻肉并篡改生产日期的黑窝点,执法人员经过一周的摸底调查后,对黑窝点进行了突击清查。

5月21日上午9点30分,记者跟随大连沙河口区工商局的执法人员来到位于沙河口区某市场后身的办公区域内,穿过一条小巷,执法人员指着前面两间平房中间的一条不起眼的夹道说:“就是这里。”推开夹道口的一扇小铁门,没走两步,在夹道的左侧有一虚掩着的防盗门。进屋后,便见两名女子正在往已经分包好的冷冻肉制品上贴生产标签,一名正在粘贴标签的女工表示:这几箱货是4月中旬从山东宁津县购入的“鲁西黄牛”,一直放在冷库里,今天要给客户送货,所以拿出来贴上生产日期标签。记者问其是否知道这个行为违法,女工表示:“不知道,我们只是干活的。”

在另外一个加工间,两名男子正在拆掉一袋大约5公斤重的冻肉外袋,随后,将肉切割成小块或是片后,用真空塑封机塑封贴上新的标签。转眼间,原本从山东宁津购入的“鲁西黄牛”摇身一变就成了产地为内蒙古赤峰市,制造商为内蒙阿鲁科尔沁某公司出品的速冻肉。

在两个生产点相连的院子内,堆了5箱,每箱标重为25公斤还未来得及拆封的“鲁西黄牛肉”。让工商执法人员吃惊的是,正等着装入分割好肉块的空纸壳箱子上印着“大连市放心食品”的红字,记者从工商执法人员处了解到,早在2009年,这种“放心食品”已停止评选了,标志也已停止使用。

经检查,现场没有营业执照,加工点负责人说:“不知道这个还要办执照啊。就因为饭店觉得大包装的肉切起来费事,需要这种切割好的,我们就把它们进来后切好了再往外卖。”而当执法人员问到是否知道篡改生产日期和随意标注产地一事违法时,负责人不语。据了解,这些肉大部分供给了当地一些知名的烤肉店及火锅城。目前,执法人员已对现场进行了查封,正在立案调查。宜宾 一吨无资质白酒落了网

5月31日,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观音镇工商所执法人员对该工商所管辖的隆兴乡进行日常巡查,本报记者随同前往。巡查中,工商执法人员发现了一个非法生产销售散装白酒的窝点,立即对其待售的1000多公斤散装白酒进行了查封扣押,排除了一起食品安全隐患。“烧酒,相因(便宜)的烧酒。”在隆兴乡最热闹的水井街,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正操着四川方言招呼着过往的村民。

乍看上去,这家店铺还算整洁,热情的店主一身白衣,门口摆放着4口半人多高的大酒缸,每只酒缸都蒙着崭新的红布,酒缸上还贴着大张黄纸,上面用红笔标示着每市斤4到10元的价格。在店铺的最里面,是一套简易窖池和蒸酒设备。

由于价格便宜,酒缸看上去也很讲究,有不少赶场的村民上前询问,准备购买。

工商执法人员上前巡查,要求店主出示相关资质,店主均未能提供,只是反复说:“我两天前才营业,酒是好酒,是从安徽酒厂买来的。”

店主自称是湖南人,酒是他从安徽某酒厂购入的,刚刚运到。按进货价格不同,准备以每市斤4元到10元的价格销售给附近村民,而后面的酿酒设备,则是准备以后自己酿酒销售。

观音工商所陈世清所长当即对其违法行为进行行政指导:“想要销售酒类产品,必须首先到工商部门,依法申办食品流通许可证,然后办理营业执照和酒类流通许可证。购进白酒时,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合格的证明文件,向供货者索要检验报告和购货发票,以备查验;如果想自己酿造白酒销售,则必须先到质量监督部门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然后才能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证照齐全,才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鉴于店主所售散装白酒无相关资质证明,无法确定其来源,存在安全隐患,观音工商所执法人员立即按相关程序规定,向县级工商部门主管领导报告,并及时采取了行政强制措施,对店内7口大缸共计1000公斤散装白酒进行查封扣押。

此案正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