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315在行动

山东2011年消费投诉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2012年03月12日 10:36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315/2012/0312/397819.html

劣质农药坑苦菜农,办了美容保健卡,服务项目却大大缩水……在一年一度的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山东省消费者协会公布了2011年十大消费投诉典型案例。以下为案例摘录。

汽车发动机更换总成案

2011年5月5日,莱芜市民赵先生投诉,反映从某汽贸销售公司购买的某品牌轿车,在2011年4月21日正常行驶中,发动机无故熄火,经该公司检查发动机凸轮轴、气门等严重损坏,赵先生当时要求更换发动机总成,厂方不同意,只是予以维修。后反复出现发动机指示灯报警现象,发动机冷却系统也出现故障,几次维修均不能根本解决。经过莱芜市消协协调,厂方最终免费为赵先生更换了价值4万元的发动机总成。

存款误导变保险案

2011年4月11日,济南章丘市消费者马女士投诉:2009年7月1日,她在当地某银行存款时,工作人员向她推销一项最新存款业务,称“只要将钱存满五年,就能得到比普通存款利息高很多的分红”。马女士办完后回家一看,才知道存款变成了某保险公司的分红保险。她随后与银行交涉,工作人员以她已签字同意和到期分红比利息高得多为由劝说,马女士无奈只好同意。后来急需用钱到银行取款,工作人员称提前取款需要扣除2700元,马女士不同意,要求全额退款。2011年4月12日,在章丘市消协工作人员的调解下,保险公司全额退还马女士46000元。

美容保健服务缩水案

从2008年12月开始,东营市东营区李老先生夫妇先后在某连锁美容院办理了10000元足疗卡和12740元美容保健卡。办卡时,服务人员承诺,足疗卡在三年内可以不限次数接受服务。可是交款后,承诺却没有兑现,足疗服务先是由原来的不限次数改为每周两次,再后来每周一次,有时还预约不上,美容保健卡的服务项目也大大缩水。两位老人非常气愤,想把余款退出。经与美容院协商退回了足疗卡的余款,但对保健卡的余款双方始终无法达成协议。经东营区消协多次协商调解,美容院最终退还消费者余款6906元。

漆料灼伤眼睛案

2011年6月15日,聊城阳谷县某武警中队战士张某,在阳谷某五金店以每瓶2.1元的价格购买了10瓶漆料。16日上午5名战士用该漆料粉刷了值班岗楼地面,陆续出现眼睛流泪、红肿症状,经县医院医生诊断为化学性灼伤。5名战士在县医院治疗了4天,共花费医疗费1万余元。张某与该五金店负责人协商,对方拒不承担责任,无奈投诉到阳谷县消协。经多次调解,五金店负责人向受伤的战士表示道歉,并支付医疗费、生活费、交通费共计12000元。

样品手机冒充新机案

2011年11月3日,菏泽市牡丹区刘先生在某数码广场购买了一部某品牌手机,下载软件时发现无三包凭证,IMEI码不统一,序列号不统一,安装备份有残留,怀疑商家用二手手机欺诈消费者,因此投诉至市消协。市消协工作人员通过调查发现,该手机虽是正品机,但系样品机,其型号并未在电脑系统进行登记。据此,消协认为,经销商提供的商品存在欺诈消费者行为。经调解,经销商向刘先生赔礼道歉,同意退回手机并加倍赔偿,共计11998元。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案

2010年3月,济宁市李先生在某大药房看到其发放的医疗广告宣传上有“中华老字号治疝特效药,不打针,不手术,三管齐下治疝气。临床统计资料表明:对疝气的有效率高达93%”等内容。李先生购买该药品并服用4个疗程后,不仅无任何疗效,还出现腹痛等症状。李先生要求退回购药款,被拒绝,无奈于2011年8月投诉到市消协。消协工作人员调查了解发现,该药房发放的医疗广告宣传单有误导消费者、夸大宣传药品功能及疗效的情况。经调解,药房同意向李先生赔礼道歉,并一次性赔偿现金2000元。

购房定金纠纷案

去年7月16日,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消费者肖女士看中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商品房并签订了一份《认购协议》,按协议缴纳了定金10万元,协议中写明该房定于2011年12月31日前交付。肖女士通过到现场调查,认为当年不可能交房,因此拒绝签订《商品房预售合同》,要求终止所签《认购协议》并退回定金。开发商以肖女士违约为由,拒绝退回定金,肖女士无奈投诉。消保委工作人员受理投诉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认为,《认购协议》缺少签字盖章等必要的法律手续,不具备法律效力。经协调开发商最终同意退还肖女士定金10万元。

返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