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315在行动

湖南常德石门县工商局三招破解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难题

2012年02月07日 08:21 信息来源:http://www.ccn.com.cn/news/315/2012/0206/392861.html

针对农村食品经营户分布零散不便集中巡查,且进货渠道不稳定、随意性大的特点,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工商局积极探索治本之策,找准行政指导、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个着力点,狠抓源头治理,有效破解了一系列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难题。

强化行政指导,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预防。石门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村市场线长面广,一直以来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软肋。针对这一特点,该局在实施行政指导上下功夫,把食品安全监管的端口尽可能地往前移。一方面指导经营户把好食品准入关,专门设计了可粘贴的便携式手工台账,要求经营户进货当日就及时粘贴好票据,对槟榔等保质期短的、易变质的食品进货单据做上重点标记,一旦发现问题食品可以追根溯源。对送货下乡的配送车辆,指导经营户收集生产厂家和批发商的资格证明、购货合同、质检报告以及完整记录食品来龙去脉的“一票通”等资料。另一方面指导经营户把好食品质量关,把进货过程中需提醒的注意事项,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册子发到经营户手中,提高他们的识假辨假能力,保证进货质量,做到真伪早发现、优劣早识别、问题早处理。目前,全县农村食品经营户均建立了进货登记台账,集镇所在地的58家大小超市和食品批发户建立了进销货台账和索票索证备案登记。

强化经营者自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针对农村食品经营户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相对淡薄的问题,该局干部经常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食品安全法规宣传教育,与食品经营户签订责任状和自律承诺书,力促他们增强第一责任人的意识,自觉搞好合法经营,主动维护安全消费环境。一方面大力实施食品安全信用分类监管,依照经营户是否因食品质量被举报申诉、是否有食品违法行为被查处等事实,将所有食品经营户划分ABCD四个信用等级,对有不良记录的经营户,定期在工商所和农贸市场等处设置的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上公开,既起到消费警示又起到惩戒提醒的作用,营造了诚信光荣、违法可耻的良好经营氛围。另一方面广泛开展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店的评选活动,在每个乡镇和农林场推介两至三家经营店面环境优、食品质量信誉度高、周边群众口碑好的经营户,在大会上予以表彰授牌,在辖区内推广引导示范,起到了“宣传一户、带动一片”的辐射效应。

强化社会监督,变单打独斗为群防群治。针对农村市场监管任务重、监管力量明显不足的现状,该局以农村“一会两站”为据点,动员社会力量,聘请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参与市场管理,延伸监管触角,拓展社会监督面,把“一家事”转化为“大家事”,构建了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监管网络。义务监督员来自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工矿企业和中小学校等多领域、多层次,大部分是同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部分系热心公益的消费者代表,他们熟悉当地情况,基本掌握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常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能够协助工商执法人员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反馈、举报辖区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并对工商干部进行有效的执法监督。今年首批应聘的65名义务监督员,经过培训后已正式上岗,有效解决了因执法力量有限导致出现监管盲区和死角的难题。

返回

Baidu
map